close
惠文醫師是我近來有觀看電視節目中,深得我心的來賓之一
以穩定的口穩,不帶任何偏執的回答,
讓我覺得發揚女性主義並不一定要陽剛或男人婆的姿態,
而是用一種撼動女人心底深處的想法,要我們去實踐。
寂寞收據這本書讀完後,
其中有一篇"除夕回娘家"
文中提及若一位男性或單身者提到我想要除夕回家過年,一定心裡打著分數,這孩子真是孝順呀~
反之,結婚後的女子,被傳統道德束縛下,不敢也不能提及的除夕回家過年,
不知是哪個天才發明的,回娘家過會帶來不幸,而讓心繫娘家的女兒望之卻步,
深怕為自己的父母帶來惡運。
我真的無法相信在台灣怎麼會有這種問題,我不能想像!
哪一個女人不希望跟婆家和樂相處?誰喜歡背負「惡媳婦」「忤逆」的罪名?
誰願意在夫妻間拉出不滿的張力?
惠文醫師在接聽call in中,
曾經有人提出夢幻的折衷方案:兩邊輪流過,一年在婆家,一年在娘家。
但立刻有聽眾回應:「那還是不公平!我去婆家是做女僕,老公來我家是做大爺!」
如果回婆家是愉快的經驗,女人自然會高高興興去,這就像美食自然受歡迎一樣,
是人類追求舒適的天性。
很多聽眾與讀者寫信給惠文醫師,說她們不敢挑戰父系體制,但願意「偷偷」聲援
「除夕回娘家」運動。
這或許是個很好的開始。但是我們已經停在「開始」很久了,什麼時侯才要付諸行動?
要把這個問題留給我們的女兒嗎?
我知道大家會說什麼:初二就可以回娘家嘛,沒女兒的家庭初二也很可憐啊、公公婆婆年紀大了
,妳還要傷人家的心...
拜託,請不要睜著眼睛說瞎話好嗎?如果真的那麼簡單,倒過來也無坊嘛。今年除夕回娘家,女婿下廚幫忙、打掃、扮笑臉逗丈母娘開心,還得住在初一。而初二,媳婦們請打扮漂漂亮亮,到婆家吃頓飯,在客廳坐兩小時。嘿!只有在客廳喔。廚房不是女人去的地方!
哇!好久沒這樣期待過年了!
(以上節錄 鄧惠文著 寂寞收據 除夕回娘家)
--------------------------------我是分隔線--------------------------------
資料來源: 按我
她,相信幸福來自愛情,但是她要以溫柔卻堅定的文字,捍衛女人的自我愛情意志!
「為失落所愛而痛苦的時候,能安頓心靈的方式並不是向外索求替代的愛,而是從心裡找出僅餘的能量,哪怕只有一點也好,去付出愛。」
以穩定的口穩,不帶任何偏執的回答,
讓我覺得發揚女性主義並不一定要陽剛或男人婆的姿態,
而是用一種撼動女人心底深處的想法,要我們去實踐。
寂寞收據這本書讀完後,
其中有一篇"除夕回娘家"
文中提及若一位男性或單身者提到我想要除夕回家過年,一定心裡打著分數,這孩子真是孝順呀~
反之,結婚後的女子,被傳統道德束縛下,不敢也不能提及的除夕回家過年,
不知是哪個天才發明的,回娘家過會帶來不幸,而讓心繫娘家的女兒望之卻步,
深怕為自己的父母帶來惡運。
我真的無法相信在台灣怎麼會有這種問題,我不能想像!
哪一個女人不希望跟婆家和樂相處?誰喜歡背負「惡媳婦」「忤逆」的罪名?
誰願意在夫妻間拉出不滿的張力?
惠文醫師在接聽call in中,
曾經有人提出夢幻的折衷方案:兩邊輪流過,一年在婆家,一年在娘家。
但立刻有聽眾回應:「那還是不公平!我去婆家是做女僕,老公來我家是做大爺!」
如果回婆家是愉快的經驗,女人自然會高高興興去,這就像美食自然受歡迎一樣,
是人類追求舒適的天性。
很多聽眾與讀者寫信給惠文醫師,說她們不敢挑戰父系體制,但願意「偷偷」聲援
「除夕回娘家」運動。
這或許是個很好的開始。但是我們已經停在「開始」很久了,什麼時侯才要付諸行動?
要把這個問題留給我們的女兒嗎?
我知道大家會說什麼:初二就可以回娘家嘛,沒女兒的家庭初二也很可憐啊、公公婆婆年紀大了
,妳還要傷人家的心...
拜託,請不要睜著眼睛說瞎話好嗎?如果真的那麼簡單,倒過來也無坊嘛。今年除夕回娘家,女婿下廚幫忙、打掃、扮笑臉逗丈母娘開心,還得住在初一。而初二,媳婦們請打扮漂漂亮亮,到婆家吃頓飯,在客廳坐兩小時。嘿!只有在客廳喔。廚房不是女人去的地方!
哇!好久沒這樣期待過年了!
(以上節錄 鄧惠文著 寂寞收據 除夕回娘家)
--------------------------------我是分隔線--------------------------------
資料來源: 按我
她,相信幸福來自愛情,但是她要以溫柔卻堅定的文字,捍衛女人的自我愛情意志!
「為失落所愛而痛苦的時候,能安頓心靈的方式並不是向外索求替代的愛,而是從心裡找出僅餘的能量,哪怕只有一點也好,去付出愛。」
在本書中,鄧惠文醫師以故事性的手法、細膩的筆調,描寫愛人、親人、情感與自我之間的微妙糾結。
不存在的父親、離去的慈祥阿嬤、互相取暖卻無法填補空虛的伴侶……如何牽絆一個渴望幸福的人?親密與自由、家庭與熱情、愛的獲得與失落,為什麼充滿矛盾?
鄧醫師以女性的思維角度,詮釋女人最珍視但卻不被瞭解的心情,看見女人在層層疊疊的角色中,試圖把持自我的掙扎。
獻給所有受過心傷的讀者──寂寞終會過去,而在漫長的告別之後,愛過的心依舊溫柔。
本書特色
1.鄧醫師個人第一本文學創作:對於鄧惠文醫師,第一印象就是知名的精神科醫師,但除了專業醫學背景之外,她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鄧惠文醫師擅長描寫有關女人細膩複雜的心思,讓讀者從書中找到每一個階段的自己和自我。
2.以感人故事帶出本書內容:本書以故事性的手法,細膩描寫敘述母女、情人、阿嬤、女人與男人之間的微妙情感,不管是愛情小故事、小散文,鄧醫師的文筆皆吸引人細細閱讀。
3.以獨到的見解,引起都會女子的感情共鳴:以評論性的文章來探討台灣現今的台灣女人內心壓抑和捨棄自我的感受。
ISBN:986671649X
作者簡介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
愛文診所醫師
台灣女人連線顧問
《美麗佳人》雜誌專欄作家
KK BOX音樂網站專欄作家
專長研究女性心身醫學及醫學人文教育。除了臨床工作之外,於醫學院主授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及性別醫療等課程,從事與女性心理議題相關的寫作、演講與廣播,並帶領女性成長團體。
部落格:www.mw.net.tw/user/claire812/(按左邊網址連結)
全站熱搜